本文目录
二维码也称二维条码,是一种将信息按几何规律平铺在二维平面上的黑白格图案,它是一切数据信息的钥匙,随着物联网等概念的兴起,二维码技术逐渐在工业、商业与文化等领域得到应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二维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二维码创造了近千亿元的市场价值,预计在2015年全球将有近万家公司涌入二维码行业。国内二维码技术取得的突出成就,为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预计未来二维码技术将有以下趋势,改变目前的商业模式:
1、扫码付款将成为主流。支付宝近期就推出了扫二维码付款的功能。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就可直接转向付款页面。
2、电子票务将流行。二维码目前已被用在火车票上,未来演唱会、景点与电影院等各种票据,都可以加入二维码功能,实现票据电子化,简化手续流程。
3、延伸阅读功能。二维码还能“复兴”纸媒。由于纸媒空间位置有限,不及互联网内容繁多,因此纸媒的处境一度濒临死亡。在纸媒中加入二维码,需要延伸阅读的地方,读者扫一扫就能看到相关信息,这使得纸媒的功能变得多样,也拉近了与互联网的距离。
这个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如何使用的问题,肯定是要跟相应行业结合。这个东西想要做出点成绩的话,创新点应该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
——原标题:2018年中国防伪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行业发展痛点突出
中国防伪行业发展现状
防伪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目前尚未有垄断寡头形成。随着客户对数字身份管理技术应用需求的日益提高,对行业内企业的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内企业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开,一些实力较弱的二、三线公司开始掉队并逐步退出市场,市场竞争开始向少数的一、二线企业集中。就大的市场发展趋势而言,未来几年市场应用将稳步扩大,生产服务将逐步向少数有实力的企业集中,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
图表1:中国防伪行业状态描述总结表
以下主要从竞争特性、需求特性、技术特性、盈利特性等四大方面对防伪行业经济特性进行分析:
图表2:中国防伪行业经济特性分析
前瞻以“防伪”为关键词,对我国防伪行业的专利技术进行了统计。自1996年以来,我国防伪行业的专利技术申请数量不断增长,2012年达到近年来的最大值2278项;2016年防伪专利申请数为2229项,2017年则为1015项。
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防伪行业专利申请人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专利数量为702项;其次是北京印刷学院,专利数量为460项,第三位的是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226项。其余申请主体的专利数量均在200项以内。
图表4: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防伪行业专利申请人情况(单位:项)
我国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往往以商品的品牌作为购买的依据。而作为企业而言,建立自己的品牌后,也都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把品牌做好。对此,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媒体也在传播各种品牌理念。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当下,假冒伪劣现象除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对各个品牌带来了名誉和信誉上的严重损害,甚至让消费者失去了对品牌的信任。怎样利用有效的方法打击这种现象,维护品牌效益,是每个企业都在思索的重要问题。合理地利用防伪技术,是维护企业品牌利益的有力武器。
结合目前我国防伪标签、生物识别、防伪票证等多个细分行业,以及食品、医药、服装、烟酒等下游多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2016年我国防伪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157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1356亿元,同比增长17.29%。
图表5:2011-2017年国内防伪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单位:亿元,%)
防伪市场行业一直以来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行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就了防伪技术产品市场混乱,低端防伪产品价格低廉,经销者又自吹自擂夸大宣传,很多用户对新技术又不了解,就这样被一些低端的新技术防伪产品蒙骗。
真正高端的产品往往价格又很高,很多用户还没了解清楚产品优势就已经被价格吓到了,导致高端防伪技术产品处境非常艰难。技术含量低的防伪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仿制出来,假货也很容易地使用了这些低端的防伪技术,最终受害的还是正品商家和消费者。
是指防伪技术过于普通,不具备唯一性和独占性,且科技含量较低,从而不能起到真正防伪的作用。油墨防伪技术和二维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就是很好的例证。油墨防伪技术是在油墨中加入一些特制的化学成分,通过各种光照(紫外线、红外线、白光等)使其发生色变(变红、蓝、黄等)。二维激光全息防伪技术是应用激光彩虹全息图制技术和模压复制技术,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一种可视的或不可视的平面图形。正是由于它们技术含量低,设备不专控,致使假冒仿造者如影随形。
是指防伪技术不易于被消费者识别,造假者只要模仿到似是而非即可蒙混过关,难于起到真正防伪的作用。
是指那些专门制售假防伪标识的行为,以及同时为真假产品的双方客户生产相同防伪标识的行为。对于第一种行为,由于标识本身纯系伪造,根本不具备防伪功能,所以,尽管性质恶劣,但查处并不难,只要执法部门与消费者了解真防伪技术特征,一经试验,即可辨清真伪。而第二种行为,完全是少数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的防伪生产企业,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知假助假、恶意而为。通过这种途径流入市场的防伪标识产品,确属真防伪标识,但真防伪标识用于假货上,无异于给假货穿上了“合法外衣”,对消费者具有“双重欺骗性”,这种危害与损失更无法估量。
图表6:中国防伪行业发展痛点分析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防伪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网络环境引发了假冒伪劣犯罪手段、组织模式的变异升级,制售假酒犯罪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商标侵权,制作、售卖假酒等案件依旧频发。茅台、五粮液等高档名酒是被假冒的“重灾区”,但平价品牌酒也是制假售假的对象。
2021年1月,青海省就破获了一起特大酒类制假售假犯罪案,查获假冒品牌白酒3.5万瓶,半成品25吨,涉案金额达1.7亿元,被假冒的名酒品牌主要为茅台、洋河、五粮液、五粮春等。
区块链技术为酒类防伪提供新思路
不过,近年来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为酒类流通防伪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性、可追溯性等特性,它能够真实记录酒类产品整个生产流通的过程,实现酒品生产信息及流通信息的不可篡改,从根本上保证了商品溯源的真实可靠性。
假冒伪劣问题一直以来是酒企、监管部门在酒类流通中关注的焦点。若区块链技术能够真正地应用到酒类防伪,这无疑是对消费者、企业和监管者的重大利好。
对消费者而言,公开透明的数据信息以及可溯源的技术支持,能够有效的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原料来源,流转过程,从而去伪存真,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优化消费体验。
对企业而言,区块链溯源能够解决酒水行业供应链产品流转及销售过程中的假冒伪劣窜货邓问题,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中心化物流的信息处理成本,提高流转效率。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打假成本和管理费用,还能建立品牌信誉。
对监管者而言,区块链溯源对酒生产销售全流程进行记录,且数据不可篡改。监管者可实时进行检查,且可追溯到之前任意时刻的数据,方便监管,并提高监管的震慑力。
未来,随着我国区块链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我国酒类防伪技术将会进一步将区块链溯源纳入防伪工程中,助力酒企实现品牌维护,提高监管的震慑力,维护消费者权益。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酒类防伪行业市场竞争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